您当前位置:

制药工程教研室系列教研活动——探索AI赋能教学新路径

文章发布日期:2025-03-31 发布者:

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创新,化工与材料学院制药工程教研室于2025年3月27在系教师办公室422召开“AI技术在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吕凤娇副教授主持,黄晓平雷健8位教师参与,教学副院长谢晓兰教授出席指导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超星AI助教等工具提升教学质量,推动“AI+药”特色课程建设。

吕凤娇老师首先介绍了超星AI助教在制药工程教学中的应用,重点演示了智能备课、学情分析等功能模块;其次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ilab-x.com)资源,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教研室接下来将加强《药剂学》和《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并利用AI学情分析优化课程设计,打造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与会教师也介绍了各自任教课程AI教学改革并展开热烈讨论。翁文婷老师分享了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AI对话工具模拟药物分析场景以及通过CNKI AI学术助手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黄晓平老师分享了生成式AI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的辅助应用。郭晓昀老师分享了在《发酵工程》课程中应用虚拟实验场景让学生通过调节参数观察菌体生长变化及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展示发酵罐动态数据等情况;并计划借助问卷星分析学情,并以超星平台为核心,构建包含案例库、知识图谱和交互式虚拟实验的AI教学资源体系。雷健老师则计划在《制药工艺学》课程中尝试使用AI生成教案,提升教学效率。

活动最后,教研室达成共识,未来将整合AI工具与虚拟仿真资源,构建更加智能化的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平衡技术应用与学科基础,确保教学严谨性。

教学副院长谢晓兰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AI教学改革在个性化学习效率提升、资源共享,模式创新以及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老师都应积极探索“AI+药”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引发的教育变革,她希望教研室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制药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关阅读: